乐队
-
了解混响效果的原理
混响是一种常用的音频效果,它可以使录制的声音听起来更加自然和真实。在数字信号处理中,混响被定义为将一个源信号通过一些模拟空间内反射或延迟的方式与自身相叠加以产生类似于真实环境下所发生的声波反射、回声、残響等效果。 模拟混响和数字混响 ...
-
电子鼓录音的次元壁:专业录音棚与卧室工作室的生存指南
在798艺术区某个凌晨三点的录音棚里,我盯着控制台跳动的电平表,突然意识到专业棚和家庭工作室的区别就像交响乐团和一人乐队——前者是精确校准的仪器,后者是充满意外惊喜的盲盒。 一、空间声学的量子纠缠 专业棚的楔形吸音体可不是装饰品。...
-
混音师必修课:用五种武器驯服恼人的80Hz低频驻波
被忽视的低频战场 凌晨三点的控制室里,张伟盯着频谱分析仪上那个顽固的80Hz峰值,第三杯咖啡已经见底。这位从业十年的混音师发现,越是资深的同行,越会在看似简单的低频处理上耗费大量时间——特别是那个神秘的80Hz频段。 80Hz的物...
-
跨媒体艺术:数字时代的未来音乐与视觉融合
引言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跨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正在逐渐改变我们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它不仅仅是声音与图像的简单结合,而是通过技术的创新,将多种媒介融为一体,创造出全新的感官体验。本文将探讨未来数字时代下跨媒体艺术的发展趋...
-
资深混音师血泪总结:音频处理必避的12个技术雷区
录音阶段的死亡陷阱 凌晨三点的控制室里,我看着波形图上密密麻麻的底噪欲哭无泪——这是新手最容易中的第一枪。明明在监听音箱里听着干净的干声,导出后却像老式电视机雪花声般沙沙作响。关键就在于录音时总觉得"后期能修",殊...
-
混响效果背后的隐形推手:除了参数设置外混音师必知的六大隐性变量
一、被忽视的物理战场 当我第一次把价值三万的话放接进自家书房改造的临时录音间时(别笑!真有人这么干),发现无论怎么调整Lexicon PCM96的early reflections参数都甩不掉那种诡异的塑料感——这大概就是「房间里的大...
-
揭秘录音棚中的黄金法则:人声与伴奏的九层动态平衡术
在凌晨三点的录音棚里,显示屏的冷光打在混音师油腻的脸上。他第37次按下空格键,总觉得人声像是浮在伴奏海洋上的塑料瓶——清晰却突兀。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场关乎听觉心理学的精密博弈。 一、动态预判:选对人声的战场 用频谱分析仪抓...
-
后期制作中的频率平衡:别让你的音乐“打架”!
作为一个混音师,或者说,一个音乐创作者,你是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自己的音乐听起来“糊”成一团,乐器之间相互“打架”,没有层次感?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可能遇到了一个很常见的问题——频率冲突。 一、 频率平衡的重要性 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