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7DJ

Korg MS-20 秘技:用鼓机节奏驱动 ESP 塑造粗砺质感滤波噪音

9 0 0 0

第一步:建立基础连接

第二步:配置 ESP 模块 - 捕捉节奏的灵魂

第三步:提取包络并连接滤波器 - 塑造“粗砺”质感

第四步:精调滤波器 - 定义“粗砺度”和“节奏感”

第五步:实验与探索 - 超越基础设置

总结:粗砺之声的炼金术

Korg MS-20,这台半模块化合成器的老炮儿,除了它标志性的狂野滤波和灵活的跳线盘,还隐藏着一个极具实验潜力的模块——外部信号处理器(External Signal Processor, ESP)。今天,咱们不谈用它来搞吉他合成器或者 Pitch-to-CV 这些“常规”操作,而是要深入挖掘一个更偏门、更具破坏性和塑形能力的应用:利用鼓机节奏,通过 ESP 的信号跟随器(Signal Follower)提取包络,去疯狂调制 MS-20 的高通(HPF)和低通(LPF)滤波器,将持续的噪音或简单振荡器音源,改造成与鼓点同步、充满粗砺颗粒感(Grit)的节奏性噪音/音效。

这听起来有点绕?别急,这正是 MS-20 模块化思维的魅力所在——打破常规,创造连接。想象一下,你的鼓机不再仅仅是提供节奏框架,它的每一个鼓点,都能化身为一股控制力量,实时“雕刻”另一个声部的音色质感。最终得到的声音,既有鼓的节奏律动,又带着 MS-20 滤波器特有的粗糙、尖锐甚至有点“脏”的模拟味道。这对于创造独特的打击乐元素、氛围音效、甚至带有强烈节奏感的 Drone/噪音非常有用。

准备好你的 MS-20、一台鼓机(任何能输出音频信号的鼓机,如 TR-8S, DrumBrute, Volca Drum 甚至是你 DAW 里的鼓 VST 输出都可以)和几根跳线了吗?让我们开始这场声音的炼金实验。

第一步:建立基础连接

在开始调制之前,我们需要先搭建好基础的信号流。

  1. 音源准备: 我们需要一个持续发声的音源,让滤波器有东西可以“切”。最简单的选择是 MS-20 自带的噪音发生器(Noise Generator)。

    • PINK NOISEWHITE NOISE 输出口,用跳线连接到 EXTERNAL SIGNAL IN (位于主信号输入部分,不是 ESP 部分的那个)。如果你想用振荡器,也可以将 VCO 1 或 VCO 2 的波形输出(比如锯齿波或方波)连接到这里。为了获得更纯粹的“粗砺感”,噪音通常是首选。
    • 确保 VCA 部分的初始增益(INITIAL GAIN)或被外部包络(如 EG2)控制,使得这个噪音/振荡器声音能持续通过 VCA 输出。最简单的方式是,暂时将 EG2 的 Attack, Decay, Sustain, Release 参数都调到合适位置,让它产生一个持续打开的门信号,或者干脆直接从某个固定电压源(比如 Modulation Generator 的方波输出,频率调到最低)接入 VCA 的控制输入,强制打开 VCA。
  2. 鼓机信号输入 ESP: 这是关键一步。你需要将鼓机的音频输出连接到 MS-20 的 ESP 模块。

    • 找到你鼓机的主输出或某个你想要提取节奏的独立输出(比如只输出 Kick 和 Snare 的通道)。
    • 将鼓机输出连接到 MS-20 跳线盘左侧 ESP 区域的 SIGNAL IN 插孔。

第二步:配置 ESP 模块 - 捕捉节奏的灵魂

ESP 模块是这次实验的核心。它的作用是从输入的外部音频信号(我们的鼓机节奏)中,提取出两个关键信息:音高(Pitch CV)包络(Envelope)。同时,它还能根据信号的幅度产生一个 触发信号(Trigger Signal)。这次我们主要利用的是 包络

ESP 部分有几个关键旋钮需要仔细调整:

  • THRESHOLD 旋钮: 这个旋钮设定一个音量门槛。只有当输入信号的音量超过这个门槛时,ESP 才会开始分析并产生相应的 CV 和 Trigger 信号。这对于筛选掉鼓机信号中较弱的背景噪音或不需要的细碎声音(比如非常轻的 Ghost Notes 或 Hi-Hat 的尾音)至关重要。

    • 如何调整? 先将 Threshold 调到较低位置,播放你的鼓机节奏。观察 ESP 部分的红色 LED 指示灯。理想状态下,你希望只有主要的鼓点(比如 Kick, Snare)能够稳定触发 LED 灯闪烁。如果所有声音都触发,或者连背景噪音都触发,就逆时针(向左)旋转 Threshold 旋钮,提高门槛,直到只有你想要的节奏元素能够点亮 LED。如果主要鼓点都无法触发,就顺时针(向右)旋转,降低门槛。
    • 实验点: 尝试不同的 Threshold 设置。较高的门槛只会捕捉到最有力的鼓点,产生的包络会更“断续”,节奏感更强;较低的门槛则可能捕捉到更多细节,包络会更连续,但可能会失去一些冲击力。
  • GAIN 旋钮: 这个旋钮控制输入到 ESP 的信号的增益。它与 Threshold 旋钮协同工作。

    • 如何调整? 如果你的鼓机输出信号本身较弱,即使 Threshold 调到最低也难以触发 LED,那么就需要顺时针(向右)旋转 GAIN 旋钮,放大输入信号。反之,如果信号太强,即使 Threshold 调到最高,所有声音还是轻易触发,可以适当逆时针(向左)降低 GAIN。
    • 关键互动: GAIN 和 Threshold 的平衡是关键。你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鼓机节奏能够被清晰、准确地捕捉,不多也不少。增益过高可能会导致信号削波,影响包络提取的准确性;增益过低则可能丢失动态。通常先设置一个适中的 GAIN(比如 12 点钟方向),然后主要靠 Threshold 来精细调节触发。
  • FREQ / CV / TRIG 开关: 这个开关决定 ESP 的 F-V Converter (频率转电压) 和 Envelope Follower (包络跟随器) 的工作模式。对于我们提取节奏包络的目的,通常保持在 FREQCV 位置都可以,因为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包络输出。

第三步:提取包络并连接滤波器 - 塑造“粗砺”质感

现在,ESP 正在分析你的鼓机节奏,下一步就是利用它提取出的包络信号来控制滤波器的“呼吸”。

  1. 找到包络输出: 在 ESP 模块的输出部分,找到 ENV OUT 插孔。这里输出的就是根据鼓机节奏幅度变化而实时变化的控制电压信号(CV),也就是我们需要的“节奏包络”。当鼓点响起时,这个 CV 电压升高;鼓点间隙,电压降低。

  2. 连接高通滤波器 (HPF):

    • ENV OUT 用一根跳线连接到 HIGH PASS FILTER 部分的 CUTOFF FREQ 输入插孔。这个插孔通常标有 MOD 或类似的字样,表示接受调制信号。
    • 思考一下: 这意味着鼓点越响,ENV OUT 输出的电压越高,HPF 的截止频率就越高。效果就是,在鼓点出现的瞬间,低频被切得更多,声音变得更“薄”、“尖锐”;鼓点消失时,截止频率下降,低频回归。这会产生一种与节奏同步的“抽吸”或“啃咬”效果。
  3. 连接低通滤波器 (LPF):

    • ENV OUT 再引出一根跳线(或者使用信号分配器/多头线),连接到 LOW PASS FILTER 部分的 CUTOFF FREQ 输入插孔。
    • 思考一下: 这意味着鼓点越响,LPF 的截止频率也越高。效果是,在鼓点出现的瞬间,高频被打开得更多,声音变得更“亮”、“开阔”;鼓点消失时,截止频率下降,高频被削减,声音变“闷”。

同时调制 HPF 和 LPF: 当你同时用同一个包络信号调制 HPF 和 LPF 的截止频率时,效果会更加复杂和有趣。想象一下,在鼓点峰值:HPF 频率升高(切低频),LPF 频率也升高(开高频)。这会使得声音在节奏点上变得非常“突出”,可能集中在某个中高频段。而在鼓点间隙:HPF 频率降低(放行低频),LPF 频率也降低(削减高频)。这会使得声音变得“模糊”或“沉闷”。这种同步的推拉创造了一种强烈的动态滤波效果。

第四步:精调滤波器 - 定义“粗砺度”和“节奏感”

连接好跳线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魔法发生在对滤波器参数的细致调整中。这直接关系到最终声音的“粗砺度”(Grit)和节奏感的强弱。

  • HPF CUTOFF FREQ 旋钮(起始频率): 这个旋钮设定了 HPF 的基础截止频率。ENV OUT 的调制信号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

    • 低起始频率: 如果你把 HPF 的基础频率设得很低(比如完全逆时针),那么只有在非常响亮的鼓点(产生足够高的包络电压)时,HPF 才会被推到较高的频率,产生明显的低频削减。效果相对温和。
    • 高起始频率: 如果基础频率设得较高,那么即使是中等响度的鼓点,也能让 HPF 工作在较高的频段。噪音源本身就会带有较少的低频。当包络调制时,会在一个更高的频段内“呼吸”。这会让声音更“薄”,更“嘶嘶”作响。
    • 寻找平衡点: 调整这个旋钮,找到你想要的底噪“厚度”和调制响应的起点。
  • LPF CUTOFF FREQ 旋钮(起始频率): 同样,这个旋钮设定 LPF 的基础截止频率。

    • 高起始频率: 基础频率设得很高(比如完全顺时针),噪音源会非常明亮。包络调制进来时,主要是在高频区域进行动态变化。可能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嚓嚓”声。
    • 低起始频率: 基础频率设得很低,噪音源本身很闷。只有强烈的鼓点才能短暂地“打开”高频。这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开合”感,节奏感可能更突出。
    • 中频区域: 将 LPF 基础频率设置在中频区域,通常是塑造有趣音色的关键。配合共鸣(Peak/Resonance),可以创造出具有特定音调感的节奏性噪音。
  • HPF PEAK / LPF PEAK (Resonance) 旋钮: 这两个旋钮控制滤波器在截止频率处的共鸣峰。这是制造“粗砺感”(Grit)的关键!

    • 低共鸣: 共鸣较低时,滤波器的坡度较缓和,调制效果听起来比较平滑,更像是音量的变化。
    • 中等共鸣: 增加共鸣,滤波器在截止频率处会产生一个明显的峰值。当包络调制截止频率扫过这个峰值时,会产生一种“啸叫”、“吱吱”或“哇哇”的效果,增加了声音的个性和攻击性。
    • 高共鸣(接近自激振荡): 将共鸣推向极致(通常是顺时针到底),滤波器可能会开始自激振荡,产生一个尖锐的音调。当这个尖锐的音调随着包络信号上下移动时,就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有时甚至是刺耳的“粗砺”质感。这正是许多工业噪音、Techno 音色中那种“砂砾感”或“金属摩擦感”的来源。
    • HPF 与 LPF 共鸣互动: 同时调整 HPF 和 LPF 的共鸣,可以创造出更复杂的音色。比如,高共鸣的 LPF 产生“吱吱”声,同时中等共鸣的 HPF 略微提升低频截止点,可以塑造出一种既尖锐又带有某种“空心”感的节奏噪音。
  • 调制深度调整: 在 MS-20 的跳线盘上,HPF 和 LPF 的 CUTOFF FREQ 输入旁边通常还有一个小的衰减器旋钮(Attenuator)。这个旋钮可以控制从 ENV OUT 输入的调制信号的强度。

    • 完全打开(顺时针): 包络信号对截止频率的影响最大,滤波器的“呼吸”范围最广,动态最大。
    • 部分衰减(逆时针): 减小调制深度,滤波器的变化范围变小,效果更微妙。有时微小的调制反而更能融入音乐。
    • 实验: 尝试不同的调制深度。有时,稍微衰减一点调制,让共鸣峰在更窄的范围内被“긁过”(刮过),反而能产生更细腻、更有趣的颗粒感。

第五步:实验与探索 - 超越基础设置

掌握了基本设置和参数互动后,真正的乐趣在于实验:

  • 尝试不同的鼓机节奏: 简单的四四拍 Kick-Snare 节奏会产生清晰的滤波脉冲。尝试更复杂的节奏型,比如带有碎拍 Hi-Hat 的 Funk 节奏,或者不规则的 Glitch 节奏,看看滤波器如何跟随这些复杂的动态变化。
  • 处理不同的音源: 除了噪音,尝试用简单的 VCO 波形(锯齿波、方波)作为音源。滤波器的调制会给这些音源带来强烈的节奏性和音色变化,甚至可以模拟出某种原始的合成打击乐声音。
  • 改变鼓机音色: ESP 对不同频率和动态范围的鼓声音色(如低沉的 808 Kick vs 尖锐的 909 Snare vs 短促的 Hi-Hat)的响应是不同的。尝试单独输入 Kick、Snare 或 Hi-Hat,观察包络形状和滤波效果的差异。甚至可以尝试处理旋律性的 Loop!
  • 结合其他调制源: 谁说只能用 ENV OUT?尝试将 LFO(调制发生器)的信号也混合进滤波器的调制输入(可以使用 MS-20 的混音器模块或者外部信号处理器),让滤波器在跟随节奏的同时,还有周期性的变化。
  • 利用 ESP 的其他输出: 别忘了 ESP 还有一个 TRIG OUT。这个输出会在侦测到超过阈值的信号时产生一个触发脉冲。你可以用这个触发信号去触发 MS-20 的包络发生器(EG1 或 EG2),或者同步 LFO,或者作为其他模块的时钟信号,进一步整合鼓机节奏和 MS-20 的声音引擎。
  • 玩转 F-V Converter 输出 (CV OUT): 虽然这次我们主要用包络,但 ESP 的 CV OUT 会尝试根据输入信号的基频产生一个音高控制电压。将鼓机的信号(尤其是带有音高的鼓声,如 Tom)输入 ESP,然后用 CV OUT 去控制 VCO 的音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有点“疯狂”的旋律或效果。

总结:粗砺之声的炼金术

通过 Korg MS-20 的 ESP 模块,将外部的鼓机节奏转化为控制内部滤波器的力量,是一种极具创造力的声音设计方法。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效果处理,更像是一种声音的“再合成”——利用节奏的动态去雕刻音色的核心质感。

关键在于理解和掌控 ESP 的 Threshold 和 Gain 如何精确捕捉节奏,以及 HPF/LPF 的 Cutoff 和 Peak (Resonance) 如何与提取出的包络信号互动,共同决定了最终声音的**“粗砺度”“节奏感”**。高共鸣设置是制造“Grit”的核心武器,而截止频率的基础设置和调制深度则控制着节奏的清晰度和整体音色特征。

这需要耐心和大量的实验。不要害怕拧旋钮,不要害怕得到“奇怪”或“刺耳”的声音,这正是探索 MS-20 这类乐器魅力的过程。每一次参数的微调,每一次跳线的改变,都可能打开一扇通往未知音景的大门。现在,去用你的鼓点,给噪音注入灵魂吧!

Apple

Comment

打赏赞助
sponsor

感谢您的支持让我们更好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