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手动扒谱?AI 作曲时代,音乐人如何用科技武装自己!
还在手动扒谱?AI 作曲时代,音乐人如何用科技武装自己!
一、 AI 作曲,是“洪水猛兽”还是“神兵利器”?
二、 音乐人必备的“内功心法”
1. 明确你的需求:你到底想让 AI 干什么?
2. 扎实的乐理基础:AI 作曲的“地基”
3. 广泛的音乐积累:AI 作曲的“灵感源泉”
4. 交流与合作:AI 作曲的“催化剂”
5. 版权意识:AI 作曲的“护身符”
三、 总结:拥抱 AI,但不迷失自我
还在手动扒谱?AI 作曲时代,音乐人如何用科技武装自己!
大家好,我是叉烧!
最近啊,AI 作曲这事儿可真是火得一塌糊涂!各种 AI 作曲工具层出不穷,什么 Suno、Stable Audio,还有国内的“天工妙音”,感觉分分钟就能给你整出一首“大作”来。你是不是也跃跃欲试,想体验一把 AI 作曲的快感?
先别急着上手!咱们今儿不聊那些具体工具怎么用,那些东西网上教程一搜一大把。咱们来聊点更深层次的——在这个 AI 浪潮下,作为音乐人,咱们到底该怎么“武装”自己,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反而能借助 AI 的力量,让自己的音乐之路走得更宽、更远?
一、 AI 作曲,是“洪水猛兽”还是“神兵利器”?
首先,咱得摆正心态。AI 作曲这东西,对咱们音乐人来说,到底是“洪水猛兽”,还是“神兵利器”?
有些人可能觉得,AI 作曲抢了咱们的饭碗,以后大家都不用学作曲了,直接让 AI 来就行了。这种想法,我觉得有点杞人忧天了。
你要知道,AI 再厉害,它也只是个工具。工具是干嘛用的?是用来帮助咱们提高效率、解决问题的。AI 作曲也一样,它可以帮你快速生成一些旋律、和弦、伴奏,甚至帮你完成整首歌曲的编排。但是,它并不能代替你的创意、你的情感、你的审美、你对音乐的理解。
说白了,AI 作曲就像一把“神器”,但能不能用好这把“神器”,还得看你这个“使用者”的功力如何。如果你本身就对音乐一窍不通,那 AI 给你再多的素材,你也拼不出个所以然来。反之,如果你本身就有很强的音乐素养,那 AI 就能成为你创作路上的“加速器”,帮你更快地实现你的音乐想法。
所以,我的观点是:AI 作曲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神兵利器”。关键在于,你能不能驾驭它。
二、 音乐人必备的“内功心法”
既然 AI 作曲是“神器”,那咱们音乐人该如何修炼“内功”,才能更好地驾驭这把“神器”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内功心法”至关重要:
1. 明确你的需求:你到底想让 AI 干什么?
在使用 AI 作曲工具之前,你首先要搞清楚:你到底想让 AI 帮你做什么?
你是想让它帮你生成一段旋律?还是想让它帮你编配一段和弦?或者,你是想让它帮你完成整首歌曲的创作?
不同的需求,对应着不同的 AI 作曲工具和使用方法。如果你连自己的需求都不明确,那 AI 也很难给你提供有效的帮助。
举个例子,如果你只是想让 AI 帮你生成一段旋律,那你就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旋律生成工具,比如 Amper Music、AIVA 等。这些工具通常会提供一些参数设置,比如风格、调性、速度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然后让 AI 生成一段符合你要求的旋律。
如果你想让 AI 帮你编配一段和弦,那你就可以使用一些和弦生成工具,比如 Hooktheory、Scaler 等。这些工具通常会提供一些常用的和弦进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或者自定义一些和弦进行,然后让 AI 帮你生成一段和弦伴奏。
如果你想让 AI 帮你完成整首歌曲的创作,那你就可以使用一些更高级的 AI 作曲工具,比如 Suno、Stable Audio 等。这些工具通常会提供更全面的功能,比如可以生成多种乐器的音轨、可以进行混音处理等。但是,使用这些工具也需要你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控制 AI 的创作结果。
总之,明确你的需求,是使用 AI 作曲工具的第一步。
2. 扎实的乐理基础:AI 作曲的“地基”
不管你用不用 AI 作曲,扎实的乐理基础都是一个音乐人的“基本功”。
乐理知识就像盖房子的“地基”,地基打得越牢,房子才能盖得越高、越稳。AI 作曲也一样,如果你没有扎实的乐理基础,那 AI 给你再多的素材,你也看不懂、用不上,甚至会觉得 AI 生成的东西“乱七八糟”。
那么,哪些乐理知识是咱们音乐人必备的呢?我觉得,至少要掌握以下几点:
- 音阶、调性、和弦: 这是最基本的乐理知识,也是构成音乐的“骨架”。你得知道什么是大调、小调,什么是 C 大调、G 大调,什么是大三和弦、小三和弦,等等。
- 节奏、节拍: 这是音乐的“脉搏”。你得知道什么是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什么是 4/4 拍、3/4 拍,等等。
- 曲式结构: 这是音乐的“框架”。你得知道什么是主歌、副歌、桥段,什么是 AABA、ABAB,等等。
- 配器法: 这是音乐的“色彩”。你得知道不同的乐器有什么样的音色特点,如何将不同的乐器组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更好的听觉效果。
掌握了这些乐理知识,你才能更好地理解 AI 生成的音乐素材,才能更好地对 AI 的创作结果进行修改和调整,才能真正地将 AI 作曲工具为己所用。
3. 广泛的音乐积累:AI 作曲的“灵感源泉”
除了扎实的乐理基础,广泛的音乐积累也是一个音乐人必备的“内功”。
音乐积累就像一个“素材库”,你听过的音乐越多,你的“素材库”就越丰富,你的创作灵感也就越丰富。AI 作曲也一样,如果你听过的音乐很少,那你对音乐的理解就会很狭隘,你对 AI 生成的音乐素材的判断力也会很差,你很难从 AI 生成的素材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那么,如何进行音乐积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多听: 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要局限于某一种风格或某一种类型的音乐。你可以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电子音乐、爵士音乐、民谣音乐,等等。你甚至可以听一些你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比如一些民族音乐、世界音乐,等等。
- 多看: 看一些音乐类的书籍、杂志、网站、博客、论坛,等等。你可以了解一些音乐史、音乐理论、音乐评论、音乐制作方面的知识。你也可以看一些音乐人的访谈、传记,了解他们的创作经历和创作理念。
- 多分析: 在听音乐的时候,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要主动地去分析。你可以分析一首歌曲的旋律、和弦、节奏、曲式结构、配器,等等。你可以思考这首歌曲为什么好听,它用了什么样的创作手法,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等等。
通过广泛的音乐积累,你可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素材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创作视野。这样,你在使用 AI 作曲工具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才能更好地将 AI 生成的素材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作品中。
4. 交流与合作:AI 作曲的“催化剂”
闭门造车是很难进步的,音乐创作也一样。多跟其他的音乐人交流、合作,可以让你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激发你的创作灵感。
在 AI 作曲时代,交流与合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你可以跟其他的音乐人一起探讨 AI 作曲的技巧和经验,你可以跟其他的音乐人一起使用 AI 作曲工具进行合作创作,你可以跟其他的音乐人一起分享 AI 作曲的作品和成果。
通过交流与合作,你可以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这样,你在使用 AI 作曲工具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更好地与 AI 协同工作,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音乐作品。
5. 版权意识:AI 作曲的“护身符”
在 AI 作曲时代,版权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你必须要有强烈的版权意识,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目前,关于 AI 生成作品的版权归属问题,法律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是咱们需要遵守的:
- 如果你使用了 AI 作曲工具生成了音乐素材,并且对这些素材进行了修改和调整,那么你对最终的作品享有版权。
- 如果你直接使用了 AI 作曲工具生成的音乐素材,而没有进行任何修改和调整,那么你可能无法对这些素材享有版权。
- 如果你使用了 AI 作曲工具生成的音乐素材,并且将这些素材用于商业用途,那么你可能需要向 AI 作曲工具的开发者支付一定的费用。
总之,在使用 AI 作曲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版权问题。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也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 总结:拥抱 AI,但不迷失自我
AI 作曲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音乐人,咱们应该积极拥抱 AI,学习和掌握 AI 作曲的技巧和方法,将 AI 作为自己的创作工具,提升自己的创作效率和创作水平。
但是,咱们也不能迷失自我。AI 只是工具,它不能代替咱们的创意、情感、审美和对音乐的理解。咱们要始终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始终坚持自己的音乐理想,始终追求更高的音乐境界。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你有所启发。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或者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记住,AI 只是工具,而你,才是音乐的灵魂!